主要业务
主要从事广泛用于清洁能源、化工环境及液态食品三个行业的各类型运输、储存及加工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工程、销售及营运,并提供有关技术保养服务。
最新业绩
截至2025年0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 5.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 15.6%。 每股基本盈利 0.2777元人民币。 不派中期股息。 期内,营业额上升 9.9% 至 126.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增加 0.2% 至 14.5%。 (公布日期: 2025年08月26日)
业务回顾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个月止
清洁能源
中集安瑞科是中国唯一一家围绕清洁能源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综合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关键装备、核心工艺、综合服务」的清洁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关键装备上,此分部专注于制造、销售及营运多类型用作储存、运输、加工及配送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及液化石油气(「LPG」)的设备,并提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装备,如高压运氢车和储氢罐、中压储氢球罐、加氢站所有核心设备、液氢运输车和液氢储罐等。核心工艺领域,该分部为清洁能源行业提供工艺设计及安装等服务,业务覆盖LNG液化工厂、综合能源站、储氢球罐、焦炉气制氢氨醇及LNG、绿色甲醇工厂等交钥匙项目能力,亦从事设计、建造及销售中小型液化气运输船、LNG加注船、LNG动力船燃料罐及供给系统,以及浮式LNG再气化模块等深海装备,在全球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在综合服务上,该分部已在清洁能源领域拥有焦炉气制氢氨醇及LNG、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的产能。
与此同时,该分部推进新能源车联网、船联网等智能化平台、硬件与技术在清洁能源产业链中的应用,打造「陆上一张网」、「水上一张网」,深化构建「端到端」综合服务生态,实现智能价值链升级。
陆上清洁能源业务领域
2025年上半年,全球地缘冲突加剧、国际天然气价格上涨、国内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及LNG进口量表现偏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2,120亿立方米,同比基本持平,LNG进口量3,011万吨,同比下滑20.6%。面对多重挑战,集团凭借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及一体化解决方案,仍然取得亮眼的表现。
在关键装备上,集团维持了稳固的市场地位。2025年上半年,LNG价格较柴油仍具备经济性,气柴价格比维持在0.6的低位,2025年3月,交通运输部等3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明确将天然气车纳入补贴范畴,集团LNG车用瓶等终端应用的销售维持高位。此外,随著LNG在交通领域应用的增长,三桶油加速LNG加气站或综合能源站的建设,带动集团加气站、LNG槽车等相关装备需求,期内,集团与中石化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天然气资源协同、智慧能源数字化、易捷生态互通以及海外市场联合拓展四大领域深化合作。
核心工艺方面,得益于焦炉气综合利用领域工艺设计能力的完善,集团于期内顺利建造并交付了凌钢项目,该项目也是集团首个焦炉气综合利用领域的总包项目,总投资额约人民币8.88亿元,建造周期仅10个月,其生产、液化、储运、分销、终端应用等全环节均充分发挥了中集安瑞科的核心工艺及关键装备优势。
综合服务方面,集团首个投产的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鞍集项目在期内顺利运营,LNG满产销售,此外鞍集项目也积极携手合作伙伴,促进周边氢能产业链「端到端」闭环及规模化应用。该领域复制的第二个凌钢项目也于2025年5月底成功完成设备安装,并于7月成功试产,已具备LNG及液氨的量产能力。此外,集团首个年产量5万吨的生物质制绿色甲醇项目亦在顺利推进中,预期于今年下半年实现投产。报告期内,集团与多家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大湾区绿色甲醇生态链。
海外业务方面,报告期内,集团的高端低温装备销售收入增长超9倍,新签订单大幅增长131%,此外集团也持续深耕「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斩获了中东、非洲等地区龙头企业的多个球罐、低温大槽等订单,进一步展现了集团出海业务实力。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领域
2025年上半年DNV「替代燃料洞察」(AFI)平台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尽管全球新造船市场整体放缓,共有151艘替代燃料船舶订单,略低于2024年同期的179艘,但是总吨位却显著增加,同比增长78%,LNG仍是首选航运替代燃料,这反映在了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散货船、原油油轮和客滚船订单的大幅增长上。
此外,据克拉克森研究报告,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PCTC)与邮轮等船型对LNG加注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全球主要班轮公司积极布局LNG动力船,众多中小船东也纷纷跟进,以顺应全球航运绿色发展潮流,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要求。随著市场LNG双燃料船舶逐渐投入市场,LNG加注需求不断增加,新造加注船订单也接连不断落地,展现出强烈的供给侧投资信号。据克拉克森为信德海事提供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在役LNG加注船有27艘,在建订单达34艘,总计61艘。2025年以来,市场下单尤为火热,截至6月底,已有14艘LNG加注船下单。报告期内,中集安瑞科与欧洲船东成功签订2+ 1艘20,000立方米的LNG运输加注船订单,继续在全球LNG加注船市场保持领先的市场份额。
尽管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以及美国301调查的扰动,2025年上半年整体新造船签单放缓,中集安瑞科凭借全球领先的液化气体运输船的技术和制造优势,仍然保持了强劲的签单能力,特别是今年4月下旬以来新签订单获取明显加速。
回顾期内,集团共计新签7艘新造船,除了LNG运输加注船外,凭借深海技术实力,集团亦斩获多个海工船订单,造船及船用燃料罐相关业务全年新签订单金额有望达人民币80亿元。此外,集团上半年成功交付9艘船。
此外,集团于期内收购了友奇环境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大大增强了集团供气系统和液货系统的核心工艺设计与建造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集团在液化气船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集团亦致力于内河内江航运绿色升级,提供内河内江船舶动力包LNG动力包、LNG水岸加注、LNG换罐加注及安保系统、智能系统等一体化解决方案。今年以来,集团已斩获多个LNG、甲醇动力包订单,相关新签订单金额超人民币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22倍。
氢能业务领域
2025年是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氢能产业化发展的「破冰之年」,氢能行业政策主要围绕规模化发展、技术创新和区域布局展开,推动氢能产业从试点探索阶段进入有序破局新阶段。2025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牵头发布了多项重要指示《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通过项目和区域试点推动氢能全链条发展,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家铁路局推动铁路内燃机车动力系统改造,明确需配套动力电池及加氢设施。工信部完善电解水制氢、氢燃料电池等标准规范,加速氢能装备标准化进程。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全国已有12个省、6个市再次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对前期氢能产业发展政策的延续和深化,进一步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发力氢能的决心。根据中汽数据FCEV终端市场销量数据,2025年6月,国内汽车企业共销售燃料电池汽车599辆,6月销量同比增长54.4%,环比增长395%。1–6月,国内共销售燃料电池汽车1967辆,同比下降22%。五大示范城市群前三年度累计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约人民币51.1亿元,约占示范城市群四年期最高补贴的54.6%,其中获得资金累计前五大城市依次为上海、唐山、北京、郑州和天津。
报告期内,上游制氢方面,集团旗下中集氢能与海德氢能联合研发的BOP分离系统正式下线,并发往其海外制氢项目进行应用,进一步拓宽了集团在制氢领域的业务范围。此外集团也积极围绕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氢能在工业、物流及交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中游储运方面,随著电价下行、碳价上升、政策支持、绿色燃料订单增长等多重因素支撑下,绿氢项目开工率逐步提升,集团围绕大规模绿氢储运、氢交通、氢工业等应用方面的合作有较大提升,2025年上半年成功中标深能鄂托克旗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辽源天楹风电、光伏新能源年产绿氢15万吨、绿甲醇80万吨工程等重大示范项目,新签金额达人民币1.4亿元,同比增长346%。集团持续发力30MPa氢气拖车市场,进一步扩大客户范围和交付规模,目前已成功助力客户实现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规模化运营。此外,集团也完成国内容积最大51.51立方米无水氨半挂车研发并成功开拓市场,持续助力绿色氢氨醇一体化发展。液氢装备上,集团承接的国家863课题阜阳液氢工厂及液氢加氢站成功落地,完成了包括液氢「储–运–加–用」全系列产品布局,多个产品成功完成了液氢测试,测试结果行业领先。
终端应用方面,集团生产的IV型高压车载储氢瓶通过了TPED(移动式压力容器指令)认证,并于期内陆续为欧洲客户交付多项订单。
业务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个月止
陆上清洁能源业务领域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天然气在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排放方面发挥著重要作用,是理想的过渡能源,市场前景广阔。壳牌在2025年初发布了全球能源展望,在其中模拟的所有情景下,全球对LNG的需求至少到2030年都会激增,在乐观情景下,壳牌预期2030年后LNG需求和供应仍将继续增长,到2050年,LNG在全球天然气总需求中的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14%左右上升到25%左右,特别是在亚洲市场。
随著国内经济的持续复苏,市场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较上半年有所增加,供需双增的市场态势以及储气调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天然气消费预期将有所回暖,未来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还将持续提升。IEA《2025Q3天然气市场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速约1.3%,预计随著供应面的缓解,以及工业、发电等需求的增长,2026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亚洲的天然气需求增长将超过4%,LNG进口量预期增长约10%。
集团作为清洁能源装备先进智造企业,在LNG需求放量增长的驱动下,集团相关关键装备和核心工艺亦有望持续受益。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领域
2025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法规,这是世界上首个将整个行业领域的强制性排放限制和温室气体定价相结合的框架,核心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IMO净零框架计划于2025年10月正式通过,2027年生效后,将对总吨位超过5,000吨的大型远洋船舶强制实施,这类船舶目前约占全球海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5%。
随著全球环保法规趋严,LNG动力船作为当前较为成熟的清洁动力船型,前景广阔。从长期来看,全球LNG贸易量预计大幅增长,到2030年有望达6.6亿吨,较2023年增长62%,这将带动大量LNG运输船需求。在其他船型领域,班轮公司持续推进船队绿色转型,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等船型对LNG、绿色甲醇、液氨等替代燃料应用将进一步普及。随著替代燃料船持续投入运营,LNG、绿色甲醇等加注需求亦会逐年增长。
集团作为全球中小型液化气船细分领域的领导者,拥有全谱系液化气船建造能力及多样化、定制化的燃料罐解决方案能力,将充分受益于船舶行业景气周期及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机遇,满足市场对绿色船舶的迫切需求。得益于充足的在手订单及全球航运景气周期,集团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有望保持强劲的增长。
氢能业务领域
从国家层面将氢能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到各地纷纷出台专项政策,中国已逐渐构建起「国家统筹–地方落实–市场驱动」的政策闭环,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布局氢能产业。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5年1–4月全国各省完成备案的氢能项目共计165个,投资总计约649亿元(不含未公开投资额省份)。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氢能的广泛应用潜力,也为氢能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当前,集团已完成氢氨醇制、储、运、加、用装备和能力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布局,随著国家对传统行业能耗转型要求的提升,各产业低碳化转型速度将进一步提速,为氢能产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集团依托全产业链布局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将更有利于助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为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
资料来源: 中集安瑞科 (03899) 中期业绩公告